最近我国公布了一件大事,新闻报道不是很多,热度也不高,但却属于悄声做大事,动静不大,事可不小。这件事就是最近中国深空探测实验室,首次向公众详细介绍中国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计划。
就在4月底,首届深空探测国际会议,在安徽合肥举办。主要议题是,介绍中国深空探测领域的工程规划,以及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的深度合作。大会上还公布了一件事,这就是中国的近地小行星防御计划。按照这个计划,中国将在2030年,实现对小行星的动能撞击。也有人管这个计划叫地球防御计划。
千万别误会,这可不是说2030年要有小行星撞地球。这是一个实验,我们到时会在太阳系找一颗直径50米左右的小行星,做动能撞击,来验证我们的空间防御设计。所谓动能撞击,就是用航天器直接撞击小行星,改变它的轨道。本来,核爆,也就是在小行星上引爆核弹,是对付它们的最佳方案。但现在这个技术还很不成熟,因此现在全世界所有国家,防御小行星的主流手段都是撞击。
一直以来,小行星防御计划都在很多国家的议程内。按照联合国发布的威胁人类生存的二十个灾难里,小行星撞击排在第一位。就在2022年9月,美国的NASA还用航天器撞击了一颗近地小行星。而这回中国公布的2030年撞击计划,是咱们小行星防御蓝图中的关键一步。后面从2030年到2045年,我们还会再设计3到5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。而且注意,小行星的风险控制,需要前置很久。体积越大,改变小行星轨道的难度就越高。按照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周炳红老师的说法,假如要改变直径1公里以上小行星的轨道,需要提前几十年着手准备。
在这里,跟你说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。好消息是,按照NASA公布的数据,没有发现未来100年里,有任何直径大于140米的小行星,有撞击地球的实质风险。坏消息是,这类小行星中,目前只有40%被探测发现。换句话说,预防撞击最难的地方之一,在于发现小行星。因为小行星自己不会发射电磁波,用射电望远镜看不到。这就需要我们设计一个类似雷达的装置,主动发射电磁波去发现它们。
而咱们中国,在这块有突破。这就是我们正在推进建设的中国复眼。注意,是复眼,不是天眼。据了解,“中国复眼”,专业名称为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,是由多部雷达单元、同步分发链路和智能控算等子系统组成。其中,每部雷达单元拥有独立的天线孔径、发射机、接收机,而所有雷达单元又通过同步分发链路相连,实现协同观测,形成世界上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。“因形似昆虫复眼,所以我们把它形象地叫作‘中国复眼’。
中国天眼是射电望远镜,不发射电磁波。而中国复眼是自己发射电磁波,再像声呐一样,接收电磁波的回波。要特别强调一句,中国复眼,是目前世界上计划构建的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。“中国复眼”项目共分三期开展建设。一期“分布式雷达天体成像测量仪验证试验场”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明月山,由4部16米孔径雷达组成,用于验证雷达体制和关键技术可行性,已于2022年12月完成建设,并成功拍摄了我国首幅月球环形山地基三维雷达图像。二期项目的建设目标实现后,将为三期项目进一步奠定坚实基础。未来,三期项目计划将雷达单元数量扩展至上百部,让我们的观测距离成倍提升,观测对象极大的扩展,对直径公里级的小行星探测距离达到上亿公里,极大扩展人类雷达深空探测的边界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